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有了孩子之后,作为父母的我们,开启了另一段生命历程,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

  组成生命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所创造的价值,还是获得的名气和地位,又或是赢得的物质财富......随着年龄增加和阅历增多,我越来越觉得,其实是时间。

  因为其他的东西,失去了有可能再回来——但是,唯一不可逆的,就是时间。

  我们看着孩子出生,陪伴孩子成长,在这个阶段的生命旅程中,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美好,也正在于此。不知身为父母的朋友,有没有仔细想过,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其实,那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很多。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养育孩子,母亲可以陪大半天,父亲或许几个小时;孩子会跑会跳,上幼儿园了,父母每天也只有回家的几个小时陪孩子;上了学的孩子,放学回家还要做功课,父母甚至每天只有几十分钟和他们相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更爱和朋友待在一起;再然后,孩子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了,和父母一年能见几次,已经很奢侈了......

  面对和孩子之间并不富足的相处时间,家长往往会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特别珍惜,一种是格外焦虑。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是十分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因为他们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态度不同,在与孩子相处时,往往会造成“爱会伤人” 的悲剧。

  既然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那么宝贵,那么能让双方都很轻松、愉快的相处方式,是不是要强过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呢?

  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和孩子的相处,快乐积极是一辈子,紧张严苛也是一辈子。同样是一辈子,为什么我们不选前一种呢?

  陪伴孩子为什么如此重要?

  有一位朋友向我抱怨,说自己才9岁的孩子,已经进入叛逆期了。我让他先不要用叛逆期来做简单的判定,与他一起分析了实际的情景。

  他说:“刚生孩子的时候,夫妻两个人工作都忙,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请爷爷奶奶帮忙照顾。但是会经常打电话,假期也会回去,或者接回来。由于爷爷奶奶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孩子教导得乖巧听话,礼貌好学。到了该上学的时候,接回家里,孩子表现得很好,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在客人面前背唐诗、表演朗诵,让父母觉得很骄傲。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就觉得,他看的书多了,会思考了,反而不怎么理我们了,表现也懒惰了、不配合了。”

  其实,他养育孩子的这段经历我是知道的,当时我也建议过他最好不要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但是,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一样,他们是双职工的家庭,也有“等长大了我们再接过来对他好”这样的观念,所以还是把孩子送到老家了。

  我见过那个孩子刚回到大城市的样子,的确很乖巧, 但是,总带着一种对陌生环境的敬畏和小心——让我想到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情景。 我不知道他现在所谓的叛逆具体是怎样表现的。但是我对那位朋友说,他需要把自己当作孩子想一想,离开熟悉的爷爷奶奶、熟悉的环境、一起玩的小伙伴,是不是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

  回到父母家里,刚开始肯定要争取表现,让父母喜欢自己。但是,随着孩子熟悉了现在的家,也会很自然地思考(或者,仅仅存在于潜意识里),就会觉得父母没有陪伴自己,亏欠了自己。

  小时候,父母每次见到自己,都会买礼物。现在回到家里之后,自己还要做家务,还要给陌生客人表演,刚开始时自然心里不情愿,但不敢说。而现在已经适应环境了,当然就会表现出来。

  所以,他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怎样应对孩子“不听话”的问题,而是如何弥补亲子陪伴的缺失问题。当初,他们没有经过孩子同意,就送孩子到远方;现在,也没有和孩子商量,就让孩子听从他们的安排。他可以做的,一是坦诚地告诉孩子,当初出于怎样的情况,才把他送到爷爷奶奶那里的,希望孩子能够理解;二则是现在他想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事先和孩子商量。

  如果现在还不做弥补的话,让孩子带着这个缺失成长,就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到时候,再想弥补,代价就会很大。

  陪伴,从“看见孩子”开始

  周星驰的电影里,有一句精彩的台词:“你如果不戴‘金劳(黄金劳力士手表)’,人家不是看不起你,而是看不见你。”你知道吗?我们父母经常看不见自己的孩子,看见最多的,反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马术得了第一名,别人家的孩子吃饭吃得多,别人家的孩子爱打招呼,上台表演不怯场......

  就算你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你甚至都没有“看见”过孩子。

  你的孩子,你看见了他的什么?你看得见他每一次努力,每一点的进步吗?他画了画给你看,你看得出那幅幼稚的画作中他的出色之处吗?是色彩搭配得和谐,还是线条精妙,或是构图新颖呢?当他一次一次在沙滩上堆沙子,你看到他每次堆出的形状的不同吗?

  孩子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 “被看见”,而不是马马虎虎不走心的“你真棒”。

  我有一个找到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的方法,那就是:当你发生了好事的时候,你最想要跟谁说,那个人就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因为他看得见你的每一次进步,了解得到你的每一次付出,他为你的每一份成绩由衷地高兴。他理解你,懂得你, 这就是爱。

  孩子需要被父母看见,就像植物需要水。看得见孩子,就是最真切的爱,也是你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有很多家长会说:“我自己的孩子,还需要认识吗?这简直是笑话。”其实还真不是笑话。

  孩子最喜欢哪本书,哪部电影,哪一次旅行,最好的朋友是谁,最喜欢什么课, 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位,他的梦想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最讨厌的是什么,希望爸爸妈妈有哪些改变......考虑下这些问题你会发现,有很多时候,你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之后,陪伴才是有质量的。否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都恨不得越早分开越好。

  爱是什么?爱就是在一起。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满屋玩具、华服美食,而是父母的陪伴,他们最需要读故事的妈妈、一起玩游戏的爸爸。

  他们渴望和父母在一个空间里相处,但是不希望这些相处时间是“人在心不在”的“垃圾时间”——他们最讨厌父母打电话、对着电脑工作、逛淘宝、看电视剧。

  如果你和孩子每天只有15分钟在一起,希望你能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故事能够提供给孩子巨大的享受,能够连接孩子的情感,能够传达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每天15分钟的故事,能够给孩子心灵最好的滋养。

  如果你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就尝试一起去露营,一起去小区的花园看蚂蚁搬家、蜗牛慢吞吞地爬,一起躲猫猫,一起阅读,一起做手工,一起度过电影之夜......这些都会成为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记忆。无论你还是孩子,都会最爱这样的时光。

  陪伴是种子,会开花结果

  孩子上学前的幼年时期非常重要,很多常识的获得、习惯的培养都是在此期间进行的。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没有好好地对种子进行灌溉和培养,那么,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不可能仅仅凭着“开出好花,结出好果”的唠叨,就如愿以偿。

  提倡家长教育的现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在《母育学校》中提出了一个智育计划,即父母可以在日常陪伴中给孩子进行学科启蒙,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

  家长们千万别被教育家的提议吓呆了,其实,这并不是需要家长是精通这些学科的学者,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带着孩子体验生活,使孩子热爱生活而已。因为这些所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

  夸美纽斯劝父母们说:“要从真实的世界中学习知识。”“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 途中所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 孩子从身边最近的人那里学习到的东西最多,受到的影响也最大。

  我们都知道,在物理中有一个公式,叫作万有引力公式。就是说,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引力也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引力就越小。我觉得,这个原理在家庭教育领域也同样适用。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努力,事业有成,已经是孩子很好的榜样了。但是,他整天都见不到孩子,也不陪伴孩子,空有很好的影响力,却因为距离太远,孩子根本就感受不到,白白浪费了。

  亲子陪伴可以营造一个团结、安全、充满信任感的家庭氛围。家长在孩子那里也就获得了认同,也自然赢得了孩子的尊重。有了这个过程,孩子就不会养成任性、暴躁、冷漠等不好的性格。

  对于家长来说,积极地走进孩子的生活不仅不困难,还能获得很多愉快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能够和孩子交流,在谈话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可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

  所以说,亲子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