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常在社群上游荡,总是看到许多来来去去的议题。最常见的就是一方诉诸数据/科学/理性,另一方诉诸案例/经验/感性了。这类的争议总是来来去去,理性方每每准备好详尽的数据与论述
常在社群上游荡,总是看到许多来来去去的议题。最常见的就是一方诉诸数据/科学/理性,另一方诉诸案例/经验/感性了。这类的争议总是来来去去,理性方每每准备好详尽的数据与论述来响应,感性方则是以打动人心的故事来说服大众。很多理性方的人不懂,明明证据都摆在眼前,为何就是有那么多人不愿意接受。
那是因为要说服的不是电脑,是人脑,而人脑的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
有个实验很有意思,研究者号称研发了一个新药,找了一群大学生告诉他们这个新药的状况,让他们评价愿不愿意使用这个药物。
告知方法会先说明这个药物的成功率是多少,接着会讲一位个案接受药物后的情况,个案情况有成功也有失败。理论上要不要服药应该着重于药物的成功率,毕竟这是经过临床验证来的,个案因为只有一个很难做得准。
但是结果发现:同样是告知有90%成功率的药物,后面加上失败的案例的话,人们接受的程度就会由88%锐减为39%,相当惊人的差异。而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告知成功率只有30%,若加上一个失败的案例,那么接受程度只有7%,但若是加上成功案例的话,接受程度会爆增到78%!
让我整理一下:
90%成功率+失败案例=39%接受度
30%成功率+成功案例=78%接受度
看到这里就知道,数据派根本就是全面溃败啊,虽然可以打脸打得很爽,但就是不容易说服人接受。
所以要说服人们,光端出数据是不够的,双管齐下、理性与感性同时并进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啊。同时也说明了后天学习关于科学素养是多重要的一件事,透过学习来增强理性的部份,才得以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
广州心理咨询
http://www.weiben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