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前段时间为本教研在网上翻看名人教育法则,想从他们的育儿法则中找到老百姓也能受益的方法,其中一位女演员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提到“延迟满足”教育法则的实践结果,与我想象的不同,她是全面否定了这个法则的价值,并说自己的女儿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然而小本曾系统学习过这套教育理论知识,可以肯定的是“延迟满足”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关键是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

  于是我怀着疑问查找了这位女演员的育儿相关,后来发现,并不是理论错误,而是她用错了。今天就系统讲一下,“延迟满足”是错误教育?不:用对地方孩子才更有出息。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在孩子想要一样东西时,延迟一段时间再给予,这样能让孩子得到后的满足感更强烈,过程中也磨练了孩子的忍耐力和意志力。

  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不仅自控能力远超同龄人,对待事物也会更加珍惜,他们大多自信、独立、坚强,从小就明白得到需要付出的道理,在我看来,“延迟满足”算是操作简单的实用理论了。

  那么,为什么女演员却认为这是错误理论呢?原因有二,大家引以为戒。

  一,混淆了“延迟满足”的实施范围。

  心理学专家认为,人类生存的基础是“衣食住行”,也就是说,这些基本的生存必备并不在“延迟满足”教育的范围内,比如这位女演员,在孩子想要吃饭时,故意延迟半个小时再给孩子吃,又在孩子要睡觉时,让她等上二十分钟再睡,这就非常荒唐。

  “延迟满足”的范围只包括孩子们的“欲望”,并不包括基本的生存需求。孩子想要玩具时,你可以这么做,但“衣食住行”上这样,就只是虐待罢了。

  二,弄错了“延迟满足”的实施对象。

  据这位女演员说,她在大女儿出生时就进行了“延迟满足”教育,然而女儿长大后却非常缺乏安全感,心里创伤极大。这个说法让我哭笑不得,刚出生的婴儿就受到这种待遇,没有心理创伤才怪了。

  在心理学上,延迟满足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付出和等待能带来额外的收获,前提条件是孩子有自主意识。人类的自主意识是在两岁时觉醒,三岁有基础概念的,而“延迟满足”的实施条件,就是让孩子知道等待能获得更多,并自愿参加。在孩子三岁前,根本没有实施的意义。

  最后,理论再好,如果用不对地方,只会徒劳无功。“延迟满足”教育一向为西方社会所推崇,我相信这个方法的价值,并坚信从小就明白“获得需要付出”“坚持能得到更多”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点赞(2)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