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2019年《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发布:

 

84.4%女性在2019年中曾出现过焦虑或抑郁症状

 

7%女性“总是处于抑郁或抑郁状态”

 

1成受访90后女性认为自己状态不错

 

工作压力、经济状况、外貌身材

成为女性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三大来源

 

 
 
 
 
 
 
 
 
 
 

 

你或者你身边的女性朋友是否有过以下的情况?

 

在学校、职场经常害怕出错,想要表现自己、得到肯定,但总出现“我可能不行”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可能导致你出错率更高;

 

面对自己,经常觉自己不够好。比如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好看,身材不够好,说起自己的“缺点”滔滔不绝,容易用负面的态度解读自己的行为等等。

 

如果你出现以上的表现,你可能需要注意了,这可能是由你的焦虑导致的。

 

对于“焦虑”,都不陌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感受。但是对于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易感度,我们总是有倾向性地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焦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焦虑?

 

女性更容易焦虑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2016年,美国抑郁和焦虑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女性患有焦虑症的概率比男性高出两倍之多。国际上还有很多相关的研究都表明,在焦虑这件事情上,女性的确比男性更容易焦虑。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焦虑?

 

在生理因素上,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对于压力的反应水平不一样。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叫“促皮质素释放因子”,当我们感到压力时,它会唤醒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感到警惕。多项研究发现,女性的这种物质的释放更加敏感。就是说,当女性感到压力时,情绪更容易被激发,更容易感到焦虑。

 

 

虽然生理因素对女性的焦虑有一定的影响,但让女性产生焦虑的原因,更多是来自外界因素。

 

 

 
 
 
 社会刻板定义束缚女性
 
 
 

 

对于女性,大家联想到什么“美好”的品质?

 

性格上:温柔、大方、体贴、得体;

 

在家庭里:贤淑、顾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

 

工作上:适合做轻便、被指示的工作,不适合做领导人的工作。如果家庭和工作发生冲突,更应该以家庭为主。

 

这种种的刻板定义对女性生活产生的影响超出想象,大家都“理所当然”地用这种准则要求着身边的女性,同时,很多女性也潜移默化地也用这些刻板定义来要求自己。

 

 
 
 
 家庭教育影响女性的自我认知
 
 
 

 

因为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家长对女孩子的教育也倾向“女性是弱者”的教育。例如“你是女孩子,不能做.......”“外面很危险的,你要注意安全,不要......”这类教育模式对女性应对压力的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成年后的女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更趋于产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想法,在面对事情是更容易焦虑。

 

 

同时,很多女孩子被从小教育要乖、听话、温柔......从小内心的真正需求被一直压抑,成年后她们更容易产生现实与内心的冲突,陷入焦虑、不安当中。

 

应该如何应对焦虑?

 

01
尝试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
 

 

当你对一件事情产生焦虑时,你要好好问自己:你焦虑的是什么?

 

例如你是一名职场妈妈,或许你觉得深耕事业是你与社会链接的重要途径,然而周围的声音都在劝导回归家庭,给予你重重压力与极大的焦虑。这时候你可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你焦虑的是什么?是外界给你输入的“你不能平衡好家庭与工作”的想法,还是这其实是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找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后,逐层分析,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处境。

 

 

02
接纳、解决焦虑
 

 

很多时候,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焦虑时,总是喜欢给自己一个提醒:不要焦虑!但其实这并不能让我们停止焦虑。真正解决焦虑的方法是把焦虑的问题具体化,把目标具体化、把方法可量化、把结果可视化。通过行动把焦虑问题解决。

 

其实,跳出性别的框架,我们大家都会有焦虑的时候。焦虑会一次又一次地侵袭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有关系的,只要我们学会正视自己本身的焦虑,并懂得如何去接纳它、解决它,在一次又一次地解决焦虑的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

 

 
 
 
 
 
 
 
 
 
 

你最近为了什么在焦虑呢?焦虑程度又有多深?尝试用下面的焦虑倾向测评测量一下吧!帮助你评估目前的焦虑程度,针对你的个人具体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助你调整心态,更好地解决焦虑。

 

扫描二维码

进行焦虑倾向测评

 

 

如果面对焦虑,自己无法解决,或者过度的焦虑已经影响了你的生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吧!通过心理咨询帮你理清你焦虑的本质,带你减轻焦虑,让生活更轻松!

 

服务热线:159-1443-8914

 

预约咨询,联系顾问老师:

 

159-1443-8914 赵老师(微信同号)

(微信同号)

(微信同号)

13044218236 傅老师(微信同号)

 
 
 
 
 
 
 
 
 
 

 

近期活动推荐

 

 

身心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除了定期的体检,我们也要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导!

点赞(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