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前段时间,徐峥在《脱口秀大会》的言论上了热搜:

  “提到中年危机,大家都谈虎色变,其实大家不必焦虑,因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了焦虑。”

  正如徐峥所说,生活中几乎人人都在焦虑。

  学业焦虑、职场焦虑、婚姻焦虑、育儿焦虑……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也被各种的焦虑围绕着。

  生活中,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状态?

  看着身边的人买车买房,而自己还在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打拼?

  三十而立的年纪,身边人纷纷步入婚姻殿堂,你也疑问自己何时才能收获幸福?

  人到中年,看着工作、家庭、父母、孩子,身边总是有不同的麻烦要去处理,让你有种莫名的恐慌……

  2019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

  焦虑问题已成为人们三大健康困扰之一,接近60%的受访者表示,在调查前一周内有过或轻或重的情绪问题。

  这是个人人被焦虑推搡着前行的时代,年轻人们更是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像网友说的:

  80后、90后正处在一个无法放松的时代,不敢辞职、没底气、没竞争力。

  这届年轻人被时间催促着结婚生子、工作升职,又有很多人迫于能力有限、实力不足,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神经紧绷、不敢放松。

  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人人焦虑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焦虑被无限放大

  著名编剧、作家宋方金说过:

  如果说20世纪全人类的主题是“孤独”,那么在21世纪的主题就是“焦虑”。

  这是个互联共生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争夺流量,互联网也把焦虑进行倍数放大。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周杰伦和蔡徐坤打榜事件,就是互联网焦虑的产物。

  起初只有明星为周杰伦打call,后来双方粉丝都陷入名声争夺的旋涡中。

  事件不断发酵、扩大,直到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双方粉丝维护偶像之间的一场恶战。

  新时代,焦虑几乎无处不在。

  一个人的瑕疵和错误,可以被无限极放大;而别人的任何一点进步和成绩,也可以促使很多人瞬间产生焦虑,让焦虑情绪无限蔓延。

  知乎上有个提问: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焦虑?”

  有个超级扎心的答案:

  生存压力大,竞争很激烈,朋友圈里更激烈。

  我们每天被各式各样的信息裹挟着,看着朋友圈里人们晒幸福,还有“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都让我们陷入焦虑的情绪无法自拔。

  看到冯提莫从“直播网红”到“明星评审”,李佳琦从“美妆博主”摇身一变为“封面男神”,让越来越多的焦虑青年看到梦想实现的可能。

  于是,他们恨不得2倍速生活,对金钱和名利的渴望也希望越快越好,越近越好。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有人说:大多数的焦虑来自于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也有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互联时代,没人能免于焦虑,而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与现实不匹配的、过度的焦虑。

  紧张焦虑,说明你在乎

  在《好的焦虑》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焦虑人人都有,只是轻重不同而已;焦虑也不全是坏处,虽然它会让人们刺痛,但也让人们行动。

  作者斯科特搜集了详细的资料,展现了很多光鲜亮丽的人物背后焦虑的故事。

  这些人物在重大时刻来临之前也会感到焦虑不已,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是软弱的,反而体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

  而你和我,可能就是这样的焦虑大军中的一员。

  贴吧上看到网友分享个人的经历: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特别容易焦虑,老板布置了一项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担心自己完不成、做不好,睡觉都睡不安稳。

  这可能是很多被焦虑裹挟之人的生活真相。

  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把事情搞砸;面对压力和挑战,总是紧张兮兮,情绪无法平复。

  面对重要或突发事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大脑空白,甚至产生睡眠障碍、急躁易怒、肌肉紧张等身体反应。

  心理专家认为:

  紧张可以让我们按照拟定的计划和任务有条不紊地做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外界的威胁从而更加谨慎和小心。

  适度紧张是好事,紧张焦虑,说明你在乎。

  如果一个人遇事完全不紧张,也就意味着他可能处于一种对事物的麻木状态,甚至用消极拖沓的情绪对待人生。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以让一个人做事更加谨慎,效率更高,也才让我们积攒能量和精力去应对眼前的问题。

  只有让人在乎的事物才会引发焦虑,好的焦虑在刺痛人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

  学会和焦虑做朋友,你就赢了

  心理学教授 Lisa Feldman 通过25年的详尽研究发现:

  情绪并不是自然地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而是由我们自己主观意愿所创造。

  简单来说,焦虑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建造。

  《好的焦虑》作者斯科特•施托塞尔(Scott Stossel)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

  在外人看来,算是功成名就,但同时,他也是一位与焦虑共处了35年的焦虑症患者。

  从2岁开始,他就是个满心焦虑、充满恐惧、成天发抖的孩子,一惊吓就想逃,一紧张就想吐。

  在婚礼这个人生重要的仪式上,他又再次陷入焦虑状态。

  在教堂里,他浑身僵硬、汗如雨下、脸色极差,直到仪式结束走出教堂他才恢复正常。

  像以往出现焦虑情绪一样,他也因此自责,可是,对于这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他毫无办法。

  他在书中写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彻底治愈我焦虑的希望已经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之和平共处的顺从感,是发现一种救赎,或者是发现我自己从经常颤抖的、崩溃的、神经质的碎片中得以缓解的好处。”

  他曾把焦虑当成敌人,后来,他开始正视焦虑,疏导自己的情绪,反而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正如宋方金所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不管你是坚强还是脆弱,焦虑人人都有,并在终将伴随我们一生,跟它做敌人,不如跟它做朋友。”

  任凭焦虑情绪侵蚀,状态只能越来越糟糕,学会和焦虑友好相处,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外界环境,但是能够抽离于焦虑,与焦虑做朋友,才能有的放矢地与焦虑博弈,抚平内心;

  更有坚定的内心,去解决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烦心事。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