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自己拥有精神健康。但是可能事与愿违,原因可能是我们根本没有弄清什么是精神健康。是不是没有精神病就等于精神健康呢?怎样才算是“精神病”呢?“精神病”能否医治?
1.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疾病”?“疾病”是人体的器官机能和结构因某些原因而产生异常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及能力丧失。例如:冠心病是心脏的机能因心肌里面的血管栓塞,因而产生心绞痛等病征,以及心脏功能衰竭。
而“没有疾病”不等如拥有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为──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三方面的和谐、安宁状态。所以,健康不仅是不生病而已。
2.什么是“精神病”?
当心脏病牵涉的器官是心脏,精神病所牵涉的器官是脑部。在精神病中,大脑某部分受损,产生了各种病征,包括认知功能、思想、情绪、感官、行为、生理功能(如睡眠、食欲)的异常,并影响一个人在生活上各方面的表现。和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样,绝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透过适当的治疗而康复。随着科研的发展,在最近的二、三十年,精神科治疗得到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药物治疗方面。
要明白精神病,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要了解:1.“脑部”(brain)与“心理”或叫做“精神”(mind)的关系;2.“脑部”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
我们所讲的“心理”或“精神”(mind)其实是一种大脑活动的表现,其中包括思想、情绪、行为、感官等。大脑就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大脑作为身体其中一个器官,其运作与其他器官是息息相关。正常的大脑运作有赖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例如,若果心脏衰竭,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脑部便不能正常运作,导致神智不清。同样地,脑部亦影响其他器官的运作,例如,大脑想起一些令人惊吓的事物,即时会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
3.精神病有多普遍呢?
精神病比很多人估计的更为普遍,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患上精神病。英国一个大型的调查发现,在职人口之中每六个人便有一个人患有精神病,即是患上精神病就如患上哮喘病一样普遍。此外,每二十位六十五岁以上的长者就有一位会患上老年痴呆症。在已发展国家,大约百分之五的男士以及百分之十的女士在一生中会患上抑郁症。在二零零零年,世界卫生组织预期二十年后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重症,仅次于冠心病。
由于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和误解,令患者不愿意求诊及接受治疗。即使患者鼓起勇气求医,他们常常也要隐瞒自己的病。这令到一般人有错觉,以为精神病很罕见。所以当我们明白精神病并非是绝症以及其普遍性,我们便更能帮助自己及其他人克服精神病患。
4.精神病有哪些常见的种类?
常见的精神病包括:老人痴呆症、物质滥用(如酒精、鸦片、兴奋剂等)有关的精神障碍、思觉失调、情绪病(包括抑郁症及狂躁抑郁症)、焦虑症(包括泛焦虑症、惊恐症、强迫症等)、饮食失调、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包括自闭症、过度活跃症等)。
5.精神病有什么成因?
精神病所牵涉的器官是脑部。和大部分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样,精神病是由外在及内在的成因一起造成的。
在精神病中,内在的成因主要是由遗传所造成。“外界压力”主要来自生活中各种令人伤心及精神耗损的事,例如童年时受虐待、失恋、失业、工作及家庭负担。精神压力引致体内产生过量的“压力荷尔蒙”(包括“皮质醇”),从而损害脑部。其他外界压力可以是有毒的化学物质(例如酒精、毒品),或者直接的大脑创伤(例如中风、头部创伤)。
若一个人的脑部先天上,基于遗传因素在生理功能上较脆弱,在面对外来压力(如失恋或吸食毒品),他的脑袋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时,精神病即告发生。各种精神病有不同的主要症状,例如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抑郁;思觉失调的主要症状是思想及感官异常;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症状是认知功能受损。症状之不同取决于脑部哪一个部位受创,以及个人先天上倾向哪一种病。
6、如何克服对精神病逃避的态度?
由于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和误解,面对精神病比面对身体的其他疾病更困难。歧视令患者不愿意求诊及接受治疗,但及早求诊及完成治疗,正是对抗精神病两个最重要的步骤。踏出这两步需要很多勇气,很多不愿求诊或未能完成治疗的病人,其实很多都感受到精神病病征所带来的痛苦。患者如何面对精神病呢?亲友如何鼓励患者去接受治疗呢?两个成功的关键是:认识和态度。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健康的概念,即是相信什么是对健康有益及有害,什么可以治疗或预防疾病。一个人对健康的信念很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例如在健康饮食习惯方面,香港人比外国的人较受传统中医影响,所以在生病时会更注重“戒口”,如伤风感冒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随着科学知识不断发现更多有关健康的真相,很多基于传统的健康概念被发现为谬误,尤其是有关于人体大脑方面,因为在一、两百年前,绝大部分脑部的生理构造仍是一个“谜”。
一直以来,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的错误估计,例如,精神病都是假扮出来的、精神病人是咎由自取的、精神病反映懦弱的性格、或精神病是无法医治的。事实上,精神病是由于脑部不同部位受损所造成的,而有各种治疗可以帮助脑部的复原。
在态度方面,人面对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有时都会采取“否定”的态度,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态度。你曾否试过面对困难时(例如和伴侣有感情问题),采取“否定”的态度,例如扮作若无其事,总是搁置和伴侣理性讨论问题的所在?虽然患者已被病征折磨了一段时间,但他对精神病的恐惧,以及一系列“灾难化”的想法(例如,无药可医,妻离子散,终身被困精神病院等)令他不能踏出求医的一步。他可能会告诉自己,只要一日没有求诊,没有被医生确诊有精神病,自己仍然是精神没有问题。情况就有如一些人虽然明显肥胖,以及生活习惯不健康,但坚拒接受身体检查,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一日不验身,没有被确诊有糖尿病或胆固醇高,自己仍然是“健康”,可以继续现在的饮食习惯。要克服否定及逃避的态度,患者应该告诉自己:“绝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康复”。患者越早接受治疗,就越早康复。亲友的鼓励固然重要,但最终都是要靠自己拿出勇气去求医。只有克服对问题“否定”及逃避的态度,患者才能求诊及接受精神科治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