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也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尤其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间,自我暴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朋友圈屏蔽父母或者对家人分组,已经是孩子常规操作,发朋友圈已经成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件技术活。孩子努力地绞尽脑汁地分组,而家长则一味去探索孩子的担忧和矛盾是什么?
一、双方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觉得自己的生活可能不被父母理解,担心父母夸大事实,造成不必要的担心和误解,不愿意让父母干涉自己的决定。
父母的感受:觉得孩子太忙了,无法沟通和相处,担心孩子会照顾不好自己或走弯路,想了解孩子的更多状态,希望一直和孩子保持密切的关系。

这些感情上的差异让父母和孩子都很不自在,在精神上逐渐变得陌生,在交流上也有很多问题。
二、感受差异
01.心理“断奶期”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飞跃,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与父母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渴望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心理“断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因为情感和观念可以引起共鸣。孩子不允许家长看自己的朋友圈,这是孩子独立需求的表达。
02.有选择的暴露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暴露,一段关系可能会变得疏远。是否向父母展示他们的朋友圈,意味着孩子在父母面前自我暴露的程度。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聊天时,会故意隐瞒一些信息,比如经济困难、健康问题等,一般不会告诉孩子,以保护小孩。
这种隐瞒是双向的,孩子也不希望一些敏感话题和负面消息传播给父母,所以他们经常报喜不报忧。基本上,父母和孩子都没有勇气在对方面前暴露真实的自我,更在乎的是保持亲子关系表面上的和谐与稳定。
03.沟通偏见
偏见发生在沟通开始之前。长大的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总觉得父母是不会理解自己的。在父母的潜意识里,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努力证明孩子需要自己。
双方都从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加剧了对彼此本能的偏见。越是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就越少,自然也就不愿意交流。如果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亲子关系会更加包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