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有哪些方面,“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原本是一个非常甜蜜、充满爱意的词。与某些家庭的“相互甩锅”相比,看到丈夫溺爱女儿,母亲总是感到温暖幸福。如果父女或母子关系太亲密,你会不会觉得不舒服呢?
两父女一起吃火锅,女孩依偎在她父亲身边,她不仅被父亲喂吃,还互相亲吻。为了不让父亲出门,女儿穿上母亲的丝袜,开始了网红“求爱舞”......看到这一切,相信你和我一样,不是感受到父女俩的温暖,而是有一种油腻的感觉。下面的短视频案例让我内心堵得慌!
爸爸和女儿躺在沙发上,妈妈吐槽,“你俩太舒服了”,没想到女儿怼,“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滚,我爸再找一个呗”。真不敢相信,孩子这么小就对母亲说这么残忍的话。而这位视频妈妈博主一点也不觉得不妥,还炫耀他们“父女情深”。
孩子可能还很无知,但大人也不懂事吗?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在家里很容易被宠坏。他们对长辈没有应有的尊重,还可能形成一种误解,即“如果他们想被宠,就应该贬低别人”。
一、亲子关系不应模糊性别界限,再亲也不能越界
俗话说:“儿子避母,女儿避父”。也就是说,当孩子大了,他们不能像小时候做一些太亲密的行为,应该知道如何避嫌。研究表明,儿童在3岁左右就有了基本的性别意识。在这个阶段之后,如果你还继续和孩子接吻、一起洗澡,对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是有害的,甚至会影响健康的亲子关系。
面对陌生人,孩子至少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面对亲人怎么办?这些过界亲密行为显然让人感到不自在,但我们心里也感到困惑:“这是女儿的父亲,是不是我太敏感了”。不光是陌生人,家人也要遵守“男女有别”的规定。家长要衡量亲昵的方式程度,即使孩子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家长也要注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二、别打着爱的旗号,把你对配偶的感情投射到孩子身上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父母化的小孩”。这意味着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是交换的,孩子需要扮演关怀者的角色。看着母亲委屈的神情,儿子耐心地哄着“宝宝乖,爸爸爱你”。孩子成了父亲,而妈妈成了婴儿,我们要警惕这种依恋心理。
在听从成年人说话的过程中,孩子有时会选择让步,甚至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久而久之,情绪极度低落,心理也会变得不阳光。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过度依赖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没有界限感。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应该改变。有时网友吐槽:婆婆爱吃我和老公的醋,把儿子当老公......
也许父母是把生命放在孩子身上,通过孩子无意识地获得情绪价值,以弥补婚姻中得不到的幸福。把孩子当作情人是不对的吗?“妈宝”和“巨婴”就是活生生的反面例子。我们不能让“爱”蒙蔽双眼,不要让错位的亲子关系造成双方的负担。
三、如何树立“男女有别”的观念
我们总是教孩子提防陌生人,却忽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表现亲昵的方式不止一种,“点到即止”是成熟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男女性别观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这些不起眼但意义深远的小事开始:
01. 不要带孩子去异性洗手间
如果爸爸带女儿单独出去,或者妈妈带儿子单独出去,我们该怎么去洗手间?如果孩子没有能力单独上厕所,你应该在出门时准备好尿布。或者让商场的工作人员带宝宝去洗手间,父母在外面等。如果不放心,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时时和孩子说话,听听孩子的反应,确保小孩安全。
02. 避免与孩子一起洗澡或换衣服
孩子3岁左右开始,异性家长不应与孩子一起洗澡或在孩子面前脱衣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他们如何自己穿衣,告诉他们胸部和私处是重要部位,再亲密的人,也不能随意触摸身体重要部位。
03. 不要和你的孩子亲嘴
无论男女,和孩子亲嘴都是不卫生。父母亲吻孩子时应避免嘴对嘴,可以拥抱,亲吻脸颊和额头。告诉孩子,“接吻是只有亲近的人才会做的事,不管谁想吻你,都必须得到你的允许”。
04. 不要鼓励孩子亲亲抱抱异性
你发现了吗?有些家长在聚会上特别喜欢逗孩子。“哎哟,你看到漂亮的阿姨害羞了吗”。孩子不是活跃气氛的工具,即使是亲朋好友的孩子,如果小孩不是自愿的,也不应该怂恿他亲吻和拥抱别人。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让他感到被尊重。没有分寸的爱,只会成为家庭的枷锁。
亲子关系总结:我们总是感叹“真希望孩子慢点长大”,因为当孩子大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亲密时光。不仅是基于性别疏离,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小秘密。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自我完善和独立的象征。父母陪伴孩子成长,要学会把握适当的距离,给小孩无负担的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