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众人皆知的浙大博士失联事件已经告一段落,然而至今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失联浙大博士找到了,遗憾的是,找到的只有遗体。
在网传的侯某某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中,他写道: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侯某某在最后的朋友圈中致歉家人,
“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不住家人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起啊,妈,也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剩下愧疚,只愿下辈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让您受伤。”

我们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选择离开之前他的内心一定经受了长期的折磨和煎熬。
浙大博士,名牌大学高材生,未来似乎一片光明、不可限量,可这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足以抵消他的疲惫和痛苦。可能连父母都想不明白,那个争气、懂事、孝顺的孩子,怎么会忽然之间走了极端?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优秀,看着孩子优异的成绩单、卓越的一技之长,我们总会欣慰地以为孩子在越变越好。
可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健康、快乐又美好。
2、
前阵子与一位同事聊天,她向我说出她最近的苦恼:女儿毕业一年了,可是最近又失业在家,无所事事,这已经是她毕业后第三次失业。
女儿以前不是这样的,学生时代,成绩一直相当优秀,我们从小就给她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也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由于成绩突出学校直接保送了名牌大学。
大学期间也拿过不少奖学金,还经常在班会上发表演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工作后就完全变了。
同事忍不住打电话给女儿的前领导问了原因,领导的话让她焦虑不已:“你女儿工作态度懒撒,做事不主动不说,安排的本职工作还总是拖拖拉拉,而且还接受不了批评,一说就发脾气走人。”
听了前领导的话同事很吃惊:“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女儿,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我倒觉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变糟糕的。
这女孩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质,比如不善与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责任心差……只是在大学毕业前,这些统统都被成绩掩盖了。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错误思维——孩子嘛,健康快乐成绩好就一切OK。
所以,在她两岁时,你给她做花样早餐、教她学英语单词,却没有教她要懂规矩有礼貌,她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见到长辈不问好,你不以为然。
于是她工作后,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大吃零食大声说话,遇到领导视若无睹,都觉得理所当然。
在她五岁时,你让她学书法学钢琴学跆拳道,却没有教她怎么跟小朋友愉快地玩耍,她霸占公共玩具你由她去,她受欺负你帮她打回去。
于是她工作后跟老同事抢电脑争业绩,总是无意识地侵犯别人,屡屡与人发生冲突,又不知如何解决。
她十岁时,你只关注她有没有考优秀被表扬,却没有告诉她要尊重老师感恩父母,她对长辈大喊大叫,你觉得勇气可嘉,吃饭时别人没落座她就大快朵颐,你觉得她吃饱就好。
于是工作后领导夹菜她转桌,领导开门她上车,领导开会她唠嗑,还丝毫意识不到有何不妥。
她十五岁时,你全心都是她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却没有教她如何让内心强大,老师一个冷眼她成绩就下降,亲戚一句闲话她就恼羞成怒,你和她同仇敌忾,认为都是老师和亲戚的错。
于是工作后领导批评几句她就想辞职,工作出一点问题她就惶恐不已,难以承受。
她二十岁时,你总想着她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却没有告诉她人性复杂、世道艰难,不舍得她吃一点苦。
于是毕业后她出个差加个班就叫苦连天,面对同事的排挤孤立、明争暗斗,全无应对能力。
她可能如你所愿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但是,她自私、冷漠、脆弱、没担当、不懂事……完全不适应社会。
在社会这片海,她刚一下水,就出现巨大的排异反应。别人的毛毛雨,都是她的狂风暴雨,别人的小浪花,都是她的惊涛骇浪。
友谊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轮也漏了。
她头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和一对父母的最终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
3、
为本教研资深亲子沟通师廖兰秀老师曾经在一个讲座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曾经操办过一个夏令营,其中一个12岁的孩子令她印像深刻,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参加活动。活动完毕,帮老师收拾好工具,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
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
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
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
如果你身边有诚实的创业者,而不是像马爸爸一样会演讲的,你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让孩子吃苦只是表象,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关键。类似这样的能力还有很多,譬如情商、专注力、胆商、财商...
而限于自己的眼界,或者没有类似经历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当看到其他孩子自信独立、敢于表现、情商高的时候;当看到其他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能领导他人,胆商高时;当看到其他孩子学习和生活自主,有礼有节时;你是否有过感慨和羡慕:“哎,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每个父母也都知道,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们可以在他年幼时提供舒适的生活,极致的呵护,但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独自面对这世界,自己解难题,自己担风雨,自己杀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该在他离开你之前,教会他和世界相处的能力,这是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和保护。
4、
所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了,在为本教研,廖兰秀老师举办的综合素质训练项目——《普蕾成长计划》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欢迎。普蕾计划采用美国儿童游戏治疗的理念,通过游戏、故事(情景剧)、绘画、沙盘等形式一起跟孩子互动,在导师的心理干预下,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情商、逆商、心商、胆商、专注力、自信心、自控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内向改变等10种能力,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全面发展,从小就拥有过人的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普蕾计划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和家长都喜欢,儿童训练师全程引导,这对于改善亲子关系、学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愿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理解和相信综合教育的重要性,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无惧挑战!直面未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