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一套教育方法、模式,但在长辈面前却使不得,只能靠吼孩子来短暂平息餐桌战争,最后导致长辈、自己、孩子三败俱伤;
因为自己的严厉教育,孩子难过伤心。当情绪下去以后,自己面对孩子又后悔不已。
其实我们都清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任凭情绪的流动去“教训”孩子是教育中最使不得的方法,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无心地吼骂孩子,你是否也说过下面类似的话: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要是不好好吃饭,就不让你看电视了”
“你听不听话啊?哪有孩子像你这样的”
这些无心的话语,是带有“暴力”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更会伤害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引发亲子间的痛苦。
也许,我们一直在和孩子进行“暴力沟通”。
无处不在的暴力沟通
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常见的暴力模式有哪些: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爸爸妈妈很伤心的。”这一类话语我们会把自己设置在劣势的状态,让孩子觉得愧疚、不安。通过情感上的操纵,我们在无意中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生活。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或许每个人的童年都听过,也深有体会这句话带给我们的伤害:在比较中,我们变得自卑。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被比较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就是强者。在教育孩子中,总有使命感:我是你父母,我就要管教好你。
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严的形象,用命令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就像剧中妈妈对不吃饭的孩子说:你是不是不听我的话了!
我们有句老话:打多了就学乖了。因为孩子的不听话,家长有时候会上手打孩子,制服孩子,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
即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
或许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下班回来累了,只想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不搭理孩子和自己的互动;或者和孩子置气时,特意地不理会孩子,就晾着他。这种有意无意的忽视,会让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
暴力沟通对孩子的身心伤害
暴力沟通不仅不能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比如:
●退缩、自卑、不愿意与人交流;
●自我批判、抑郁焦虑情绪增多;
●影响孩子的学习表现和与人交际的能力等等。
同时,形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让孩子离父母越来越远,对父母怀有更多的敌意和暴力态度。
在心理咨询、家庭咨询中,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来访者、家庭:孩子因为童年遭受父母的打压、比较,一直无法建立自信人格;因为父母的权威式教育,从小乖巧的孩子在成年后逃离父母;叛逆期少年不断地做着与父母想法违背的事情,宣泄心中对父母的愤怒......
如何正确与孩子相处
近期热门课程推荐
虽然说在孩子的养育中,我们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交流方式,但我们真的不能发火吗?不能有自己的情绪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