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中,多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不分场合,一概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的人,喜欢附和雷同。不是小孩,说话却拖泥带水,反映出这人是娇生惯养的;故意滥用词语的人,旨在显示自己的地位比别人优越。
素以“老某”称呼某人,突然改囗称之为“小某”,这种改变,反映了说话人心境的改变,传递出“你有什么了不起,我比你强多了”这样的深层意识。
谈话中,频繁引述古人或名人语录的习惯,是一种狐假虎威、权威主义的心理表现。说话喜欢夹带一两句外语的人,旨在用语言的转换掩饰自身的弱点。用词喜欢追逐词义的深奥,也是想在智能上掩盖自己的拙劣。
关系本该相当亲密,说话却循规蹈矩,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嫉妒、敌意、轻蔑或警戒的心理情感。反之,谈话并不循规蹈矩,倒可说是关系亲密。商业谈判中,常用的一种计策,就是故意插科打诨,虽说无伤大雅,倒也能解除对手的警戒心理。
说话常用“和”、“加之”“而且”这类连接词的人,缺乏归纳判断的能力;常用“但是”、“然而”这类连接词的人,思辩能力强;常用“我想”、“我想是”这类表达形式结束谈话的人,信心不足,谨慎倒是谨慎的,但也不免胆小;
以“那且不说”为由,置别人的观点于一旁、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的人,具有强烈主张自我第一的个性;
每当与女青年谈话,就言必称“您母亲”的人,精神上尚未独立;平时沉默寡言、笨嘴拙舌,忽然变得喋喋不休、巧舌如簧的人,所谈的话题往往是违心的。
开囗就说:“这话只能在这儿说,”那是期待你公开传布;听别人说话,点头表示理解,头点得厉害,表示充分理解,而有的人,当你谈话停顿时,便点上两三下头,这往往反映出他尚未理解你的意思;
说话希望小声的人,不是对谈话内容缺乏自信,就是性格接近女性;说话抑扬顿挫显著的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显示欲。视线避开对方,看看手表,无关紧要地点点头,则表明对谈话的厌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