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古人曾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类比到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

  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特别注重对我生活上的一些教育,比如夹菜的时候筷子上不能粘着米饭,大人谈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要随意插嘴等等。久而久之,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也就在父母的引导下养成了好习惯。

  后来自己有了两个孩子,我也以身作则,一直教导他们要懂规矩,知礼节。我所说的规矩,并不是要求孩子一板一眼,完全不知变通,而是要知道生活的界限,懂得生活、处事的原则。

  01

  父母什么规矩,孩子就什么规矩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模仿自父母,通常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会原封不动地在孩子身上体现。

  前两年,有次我带我家凯凯去参加一个类似远足的活动,是一段山路,全程大概有20里,全靠孩子脚力。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加,但活动要求每个人自己背干粮、水等食物,以方便在路上补充体力。

  当时我陪凯凯走了全程,那对孩子来说,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有次我们中途停下休息的时候,就看到有孩子嚷嚷着吃不消,家长自己也累,想着快点结束行程,就带着孩子直接走没有指示牌的小路了。

  虽然小路或许是捷径,可以让孩子快速到达终点,但孩子的规矩意识也会被打破。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都不是事儿,侥幸心理越来越强,规矩边界模糊不清。

  这些年,看到过好几起“熊孩子惹事”的新闻,心里十分感慨。我们总说老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太过陈旧,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但老一辈强调孩子要守规矩,却是如今社会也受用的道理。

  规矩,不仅对孩子起着约束作用,也能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界限,知道控制自己,做事不要“出格”。

  02

  国外家长如何给孩子“做规矩”?

  在美国,家长跟孩子订规矩前,会先跟孩子有过良好的沟通,确保订下的规矩是孩子确实需要的。比如孩子有一些坏习惯,那家长就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矩来改掉孩子的小毛病。

  具体确定要哪些规矩的时候,家长会跟孩子一起坐下来讨论,一条条地解释清楚,包括为什么有这条规矩,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以及对孩子的期待。这样跟孩子解释,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不太会产生抵触心理,觉得是父母强加给自己很多要求。

  图/摄图

  还有一点,美国家长在跟孩子立规矩时,会尽量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去表述。

  不对孩子说“你别这样”、“这样不对”这种含糊不清、带否定的句子,而是直接换成清晰明了的指示,比如“你应该把XXX都收拾到框里面”、“你可以先XXX,再XXX,这样我会很开心的”这样的表达。

  孩子对“不”字开头的句子通常不会有什么好感,换成清晰的句子,效果会好得多。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

  以身作则,这一条无论是在培养孩子规矩意识还是其他方面,都是通用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示范与参照。

  如果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总是遵守规则,那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会特别有规矩意识。反之,如果父母总是存在侥幸心理,想着破坏规则、钻空子,那孩子也会跟父母一样,视规矩为无物。

  除了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还有几条原则也是我们在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1.经常跟孩子强调,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孩子的很多观念尚在构建中,需要父母一次次地重申来加深印象,建立起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原则边界。

  2.跟孩子明确了规矩后,要说到做到。

  比如不允许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那如果还碰到同样的情况,家长就不能心软,想着“那就边看边吃吧”,而是要主动去关闭电视,并提醒孩子“这是不允许的”。

  像平时在外边碰到红绿灯,即使是黄灯还没跳红,家长也不能带着孩子抢行。规矩这个东西,一旦破坏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

  3.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和惩罚。

  家长可以和孩子提前约定好奖励和惩罚,如果孩子表现得好,就可以获得一份小奖励,反之,则需要承担一定的惩罚。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守规矩,家长需要有耐心,不能直接动手打骂,而是要再一次跟孩子重申规矩,直到孩子明白到底该怎么做为止。

  4.让孩子看守规矩、讲文明的书籍、影片。

  故事和影片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什么叫“规矩意识”。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