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官方
网站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好多次在团体课、个别治疗之后(特别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的儿童),总会有家长这样告诉我(通常伴随着沮丧的表情)。

  我要帮自己,也帮家长说一些话。

  首先,我的脾气虽然不差,也不算太好。但在治疗室里,这是我的工作呀!不因孩子的行为、言语被激怒,也是专业之一。其次,我的专业不时提醒我,“为什么要生气?”

  “生气”不只表达了情绪,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既然是沟通方式,就得让对方了解我们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认为,肯定而不带有攻击性的表达生气,是最健康的方式。前提是,必须知道“自己现在需要什么”,且必须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告诉对方“必须怎么做以达到这个需求”。这种“肯定”的表达不等同于“咄咄逼人”或“命令”,比较像是在尊重自己与他人情况底下所做的协商。

  很少看过有人这样生气的吧?

  没错,我们所受的教育通常教我们不要生气,导致我们根本没学到“怎么好好生气”。我们通常学的是另外一种—压抑。停止生气,然后把注意力转到正向的事情上。这样做有时候可以顺利产生一种更有建设性的想法,然而,如果情绪总是压抑,总有些生气的情绪是转不掉的,最后,就会转到自己身上,研究也指出,这种内在的生气,也与高血压、忧郁症有关。

  在生气的时候,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缓和内在反应,如做几个深呼吸,让心跳缓和下来,也有助于让生气稍微“退烧”,但这不意味着就不需要表达,而是,这样的方法会有助于表达生气。

  回到治疗室里,注意力不足/过动在教养上,的确带给家长很大的压力,学者于2001年的研究指出,在亲职教养角色上,母亲对孩子的不专心、反抗、问题行为而感到压力,父亲则对于反抗与攻击行为感到压力,但即使父母在意的面向不同,所感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所以,在教养上,父母因压力、挫折而出现生气的情绪,是可想而知的。

  回到我的问题,“为什么要对孩子生气?”

  从生气的用处来看,我们要传达给孩子什么信息?或者比较多时候是在做情绪发泄?(其中可能也包含了教养方式受挫的失败感?)

  如果以传达信息的角度来看,或许家长就更愿意采取“理性而坚定”的方式来表达了。美国心理学会也提出了几个处理生气的建议,包含:

  放松、深呼吸

  认知重建

  找出方法解决让你生气的问题

  从倾听、了解对方的需求开始,做更好的沟通

  使用幽默感

  改变环境

  避免在错误的时机(例如当你很累的时候)讨论可能让你生气的话题

  暂时离开生气情境

  其中,在2001年的研究发现,使用认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的家长,有较少的教养压力。认知重建,简单来说就是改变思考的方式,思考方式通常会反应在我们所讲的话上面。例如将原本“天啊,这实在太糟了、一切都毁了”的思考转换为“这确实很糟,但也不是世界末日,而且生气也不能让它变好”。

  同时注意自己使用的字句,避免产生“你每次…”、“你总是…”的用语,试着一码归一码,只讨论当下发生的事,也可以避免勾起对方不必要的情绪。

  亲爱的家长,提醒您,生活也是辛苦与充满压力的,在教养之前,先将自己的情绪整理好,在面对孩子的行为,也才能真正的将情绪“一码归一码”,更适度的表达。常说注意力不足/过动的孩子有处理情绪的困难,我们更应该示范什么叫“好好的生气”,不是吗?

  广州心理咨询

  www.weiben100.com

点赞(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